在广东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上,医疗领域不断发展进步,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其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广东乃至全国眼科领域的佼佼者,备受瞩目。而马俊医生在另一个医疗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广东中山眼科医院以及马俊医生的相关情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辉煌历程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它的前身是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的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发展,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为122张,随后不断扩展,到七十年代扩至210张,如今已有317张床位。
在已故眼科专家陈耀真、毛文书教授的创始和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山眼科中心在建设规模、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人员编制、病床数和医疗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眼科医院被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该中心也随之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眼科中心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的扩大上,还体现在众多的荣誉和科研成果方面。1989年,其眼科学被教委审核批准为全国眼科学重点学科点,这标志着该中心在眼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的高度认可。1990年,卫生部批准在中山眼科中心内成立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进一步推动了眼科科研的发展。1995年,眼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选,成为国内眼科三级甲等医院,这一荣誉彰显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的卓越水平。
中山眼科中心的多元业务与特色科室
作为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中心下设多个重要部门。
眼科医院是其核心业务部门之一,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的眼科诊疗服务。这里汇聚了众多的眼科专家和医护人员,凭借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技术,能够诊断和治疗各种眼科疾病。无论是常见的近视、远视、散光,还是复杂的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眼科研究所则专注于眼科科研工作,致力于攻克眼科领域的难题,推动眼科医学的发展。科研人员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眼科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防盲治盲办公室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防盲治盲工作。通过组织眼健康普查、培训基层眼科医生、开展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眼健康意识,为减少盲症的发生做出了贡献。
眼科视光学系则负责培养专业的视光学人才,为眼科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力量。该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其能够在视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主要部门外,中山眼科中心还有一些特色科室。临床病理科是国内早的眼病理室之一,由我国眼科学家、眼病理学专家易玉珍教授等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科室现已成为国内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以医教研为核心的独立科室之一。它具有丰富的眼病理资源库,形成了针对特定部位肿瘤的病理诊断优势,建立了完善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眼科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特别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睫状体肿瘤、视神经肿瘤、脉络膜肿瘤和眼内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处于全国水平。
特需医疗科成立于2002年5月,由特需病区、综合病区、特需门诊、重症疑难眼病转诊会诊中心、远程转诊会诊中心、干部保健以及眼科体检中心等部门组成,提供优质、多样化、高层次、全流程眼科医疗保健服务。该科室秉承“您的眼睛,我们关怀”的服务理念,凭借中山眼科中心国内、的医疗水平为依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中山眼科验光配镜是中山眼科中心的视光服务和眼健康管理专属部门,依托中山眼科中心高端人才、精湛技术、设备和学术优势,秉持“您的眼睛 · 我们关怀 (Your Eyes We Care)”服务理念,每年专业服务超60万人次。其经营项目包括眼健康管理、眼健康宣教、医学验光、眼镜定配(包括OK镜和RGP)、视功能检查、弱视训练、低视力康复、视光技术培训等,同时肩负、省、市领导及外国使馆人员的眼保健任务。
中山眼科中心的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
中山眼科中心不仅在医疗和科研方面成绩斐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4年6月1日,在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开展2024年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专业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本次考核设有广州、深圳二城四考点,来自全省33个规培基地的292名住院医师参加了考核。在考核前,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各专业基地联动,多次组织召开考前准备工作会议,就考核流程、考务人员分工及职责、场地布置、物资准备等各方面精心部署,形成了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保障考核全过程。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广东省眼科住院医师的专业水平,为眼科医疗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创新发展方面,2024年6月6日,在第29个全国爱眼日当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的ChatZOC眼科大模型正式发布。该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构建,为守护人民群众眼健康开辟了智慧化新路径。这一创新成果展示了中山眼科中心在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眼科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马俊医生的卓越贡献
马俊医生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他在胸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
马俊医生擅长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气胸、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重症肌无力、手汗症等的常规诊疗。他能够熟练地在全腔镜下完成胸外科各部位的手术,对胸外科快速康复、微创胸外科手术有一定的特长。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减少创伤,更快地恢复健康。
在科研方面,马俊医生的研究方向为肺癌、食管癌的外科及综合治疗,纵隔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外科治疗。他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0篇,参编专著1本。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胸外科的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俊医生不仅在专业领域表现出色,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参加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医疗队赴灾区工作,被授予“援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2月7日至2020年4月7日,他参加中山一院医疗队赴武汉协和西院参加抗击新冠疫情工作,获得中山一院“院长特别奖”,被评为2019 - 2020年度中山一院好医生。他的这些事迹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医生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此外,马俊医生还是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青年专业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他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和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为推动胸外科领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就医指南与展望未来
对于需要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医的患者,有一些就医指南需要了解。到本院就诊,需要办理诊疗卡,好带上二代身份证。诊疗卡可在自助设备上操作,诊疗卡充值自助挂号、缴费将减少排队,节约时间。次就诊建议挂综合门诊号(普通号),先做眼科基本诊查以及专科检查,部分情况在综合门诊就能得到解决,病情需要再转相应专科诊治。经综合门诊检查需要专科诊治的患者,本院现开展院内转诊服务,可到2号楼1楼前线服务台办理。专科教授介绍、出诊时间等信息可在本网站查询。可通过现场挂号或电话020 - 114/86668114预约或现场预约挂号。所有就诊患者诊前均需检查视力,部分专科就诊前需要先做一些检查准备,如眼底科需要散瞳;青光眼科需要测眼压等等,以支持医生诊治,请配合。医院实行分时段就诊,在挂号单或预约信息提示上注明有就诊、取号时间段,请提前1小时候诊。检查完视力后将病历交服务台,按照候诊区显示屏显示顺序就诊。请带好病历和检查、检验结果候诊。正常上班外,周六上午安排专科专家出诊;周一至周五下午6:00 - 9:00、周六、日上午综合门诊开诊;并配套验光检查。诊病后个人信息不能再更改,为保证能够报销费用等,请务必注意。
展望未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继续秉承“关爱视觉、追求卓越”的宗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培养更多的眼科人才。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马俊医生等的医疗人才也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患者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广东的医疗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
总之,广东中山眼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马俊医生在不同的医疗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他们的存在和努力,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医疗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