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疗援助的广阔舞台上,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眼科力量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多年来,该中心积极投身援外医疗事业,为众多的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其援外之路,不仅是一场医疗技术的输出,更是一次爱心与责任的跨国传递,在上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医疗佳话。
中山眼科中心:卓越的行业典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是卫生健康委属委管的眼科专科医院,也是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中国的医学学术组织总部所在地(亚太眼科学会、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这样的多重身份,彰显了其在眼科领域的地位和卓越实力。
该中心以全面建成世界眼科中心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 “123总部署”和“1411具体要求”为导向,秉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团队建设、坚持化、坚持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在眼科学与前沿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中山眼科中心实现了一系列“0”到“1”的突破,成为了眼科学创新高地。眼睛作为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眼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及福祉紧密相关,而中山眼科中心正以其专业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贡献着重要力量。
援外历程:跨越国界的光明之旅
自1972年开始,中山眼科中心就投身援外“光明行”,为援外“小而美”医疗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51年来,先后共派遣医疗队员120人次,支援包括赤道几内亚、瓦努阿图、萨摩亚、塞内加尔、多米尼克、马尔代夫、基里巴斯等12个。
2013年起,广东连续派遣援外眼科医疗队,并推动眼科智能诊疗模式“出海”,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专业眼科医疗服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其中的主力军,连续十余年派遣援外医疗队,远赴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在印度洋、南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国,因纬度低、日照强,白内障是高发病,但当地医疗资源匮乏,许多患者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疗队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来到这些,为当地眼疾患者提供专业、便捷的眼科医疗服务,输出先进诊疗技术,并开展医院共建合作,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
2016年、2017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分别派遣医疗队开始了马尔代夫的“光明行”。2019年底,由该院白内障科陈伟蓉教授带队,依托胡鲁马累医院建设了区域性眼科诊疗中心——中马眼科中心。2020年1月,中马眼科中心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有9批医疗队队员来到这里开展眼健康筛查与治疗,接诊门诊量近6000人次。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1日,在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完成了在当地的第666台手术。当天下午,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为三位当地白内障患者开展手术,其中一位患者哈桑表示自己左眼有问题,之前得知有机会让中国专家做手术便马上答应了。他还称自己和中国很有缘分,去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很喜欢中国。林浩添表示,“6”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吉祥如意的数字,希望医疗队能顺利完成所有手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带去光明和希望。此次援外,队员们从广东将大批医疗物资带到马尔代夫,包括仪器设备、手术耗材、药品等,重达300公斤。
2024年9月14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带领的医疗专家组一行7人,携带医疗设备和药械,奔赴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和基里巴斯开展“送医上岛 - 光明行”活动。这也是广东省援外品牌项目“送医上岛”在受疫情影响暂停3年后,次赴南太。历时半个多月,跨越数万公里,9月30日,医疗队圆满完成赴南太平洋岛国的医疗任务,凯旋!据统计,在送医上岛期间,医疗队为斐济、基里巴斯两国共93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
2024年初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李强带领一支具有丰富援外经验的技术骨干团队飞抵瑙鲁,开展为期一周的医疗调研工作。11月13日至19日,在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委外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各级单位及有关部门的统筹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医疗队,作为中瑙两国复交以来首支抵达瑙鲁的医疗团队,在瑙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光明行”义诊。2024年11月13日,由中山眼科中心防盲治盲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勇带领的“光明行”医疗队,开启广东专家第五次“送医上岛”斐济“光明行”,使47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随后,专家转赴瑙鲁。
援外成果:点亮希望之光
多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中山眼科中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马尔代夫,中马眼科中心的成立和持续运营,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当地百姓对中国眼科专家们充满信任和感激,他们的到来为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一位白内障患者家属Ali表示,中国专家非常善良,对他们帮助非常大,他为姐姐能接受中国医疗队专家的手术感到无比幸福。
在其他受援,同样如此。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援外医疗队手术复明的国外白内障患者接近800例,100,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医疗队先后为受援国人民开展眼科义诊14,000多人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1790例,援外故事写入中国外交志。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后的喜悦,是一个个家庭重新燃起的希望。
创新援外模式:授人以渔的长远之计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了可持续地提升当地医疗水平,2020年初,在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统筹指导下,中山眼科中心以开展“中马眼科中心”对口医院合作援外创新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援外医疗模式,依托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在当地建立了“中马眼科中心”。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曾播出题为《援外医疗六十载 谱写大爱无疆 援外医疗: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报道,用4分钟讲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率队在马尔代夫援建“中国 - 马尔代夫眼科中心”的故事。这种模式不仅为当地患者提供了当下的医疗救治,更注重培养当地的医疗人才,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实现了医疗援助的可持续发展。
深远意义:推动构建人类眼健康共同体
中山眼科中心的援外医疗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医疗层面来看,它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眼疾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提高了当地的眼健康水平,降低了因眼疾导致的残疾率和失明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医疗队的医生们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促进了不同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合作。
在合作方面,中山眼科中心的援外行动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生动实践,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通过与其他开展医疗合作,共同应对眼健康问题,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中山眼科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继续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眼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展望:持续前行,绽放光芒
展望未来,中山眼科中心的援外之路必将更加宽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心可以将更多先进的眼科技术和设备引入援外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对受援地区患者的远程诊断和指导,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惠及更多的患者。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山眼科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受援的合作,开展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培训项目,培养更多当地的眼科专业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医生加入援外队伍,传承和发扬援外医疗精神,为援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合作领域,中山眼科中心可以与更多的组织和其他的眼科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眼健康挑战。相信在未来,中山眼科中心将继续以其专业的医疗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的合作模式,在援外医疗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更多的眼疾患者送去光明,为推动人类眼健康事业的发展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援外之路是一条充满爱心、责任与担当的道路。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为全球眼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着中山眼科中心在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辉煌,让更多的人在光明中绽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