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详情
基本信息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与硕士研究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副组长、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视光学组组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眼科摇篮示范基地负责人
研究领域 斜视与小儿眼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视觉功能异常及低视力矫治
专业特长 1. 擅长显微微创手术技术,对各种类型斜视,包括特殊类型和疑难性的斜视等手术有丰富经验,斜视手术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显微技术走在全国先进行列;2. 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微创手术在福建省内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技术优势;3. 斜弱视、小儿眼科领域的临床及应用研究工作,对斜视的显微手术,复杂性及特殊类型斜视、残余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低龄儿视功能发育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儿童、青少年的弱视治疗等有着深入的临床研究和经验积累
教学工作 厦门医学院兼职教授、天津职业大学客座教授、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
科研学术成果 近五年先后主持和参与福建省、厦门市科研课题立项18项,主持临床研究项目4项;发表在SCI和核心期刊及省级学术论文30余篇;《Harley小儿眼科学》《斜视手术创新与经典术式》副主译,《斜视诊断详解》《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翼状胬肉手术》专著编委;发明实用新型《血管分离刀》《血管镊》等专利四项
荣誉成就 曾获市、区科技进步奖
论文发表 近几年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部分案例 1. 为右眼因鼻内窥镜手术损伤眼部肌肉致斜视的吴女士先行右眼上直肌及外直肌鞘内注入术稳定病情;2. 为眼睛偏斜四十余年的46岁吴女士成功进行斜视手术,使其眼位回正;3. 接诊4岁近视1450度的女童小蕾;4. 接诊寒假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近视从100多度飙升至250度的五年级学生
联系方式 电话:0592 - 2116266 、2109789

解释说明:

厦门眼科“光明使者”潘美华:30余载守护眼健康,铸就光明奇迹!

1. 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

2.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4. 后巩膜加固术:是应用医用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阻止后极部巩膜的进行性扩张和眼轴进行性延长,一定程度上减少高度近视度数的发展,并减少眼底并发症的发生。

在厦门的眼科领域,有这样一位备受赞誉的专家,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她就是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科科主任潘美华。30余载的从医之路,她在斜视与小儿眼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领域深耕细作,成为了患者眼中值得信赖的“光明使者”。

卓越的专业背景与社会贡献

潘美华拥有令人瞩目的专业头衔,她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与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这些头衔不仅是对她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她在眼科领域不断钻研进取的见证。

在社会任职方面,潘美华担任着众多重要职务。她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这些身份让她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学术交流,推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发展。同时,作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眼科摇篮示范基地负责人,她积极投身于儿童眼病的防治工作,为下一代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精湛的医术与专业特长

潘美华的专业特长涵盖了多个领域,尤其在斜视显微微创手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她擅长各种类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包括特殊类型和疑难性的斜视。其中,斜视手术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显微技术走在全国先进行列。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大程度地保留睫状血管,减少手术对眼部血液循环的影响,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质量。

在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微创手术方面,潘美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度近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眼底并发症。后巩膜加固术通过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阻止眼轴的进一步延长,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减少眼底病变的发生。潘美华的这一技术在福建省内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技术优势,为众多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手术技术,潘美华在斜弱视、小儿眼科领域的临床及应用研究工作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她对斜视的显微手术,复杂性及特殊类型斜视、残余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低龄儿视功能发育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儿童、青少年的弱视治疗等都有着深入的临床研究和经验积累。对于儿童斜弱视,她有着一整套系统性的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众多孩子恢复了正常的视力。

丰富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作为一名学者型医生,潘美华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她担任厦门医学院兼职教授、天津职业大学客座教授、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等职务,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医学生。她的教学风格生动有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通过她的教导,一批又一批的眼科人才不断涌现,为眼科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科研方面,潘美华更是成果丰硕。近五年先后主持和参与福建省、厦门市科研课题立项18项,主持临床研究项目4项。这些科研项目涵盖了斜视与小儿眼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多个领域,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她发表在SCI和核心期刊及省级学术论文30余篇,这些论文不仅展示了她的科研成果,也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此外,她还参与了多部眼科专著的编写和翻译工作,如《Harley小儿眼科学》《斜视手术创新与经典术式》等,为眼科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还发明了实用新型《血管分离刀》《血管镊》等专利四项,这些专利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温暖人心的临床案例

潘美华的从医生涯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临床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承载着患者的希望和她的医者仁心。

有一位深受斜视困扰的吴女士,右眼黑眼珠偏斜向右上角,内转下转均受到限制。经检查,她右眼的上直肌及外直肌因年初的鼻内窥镜手术受到严重损伤,将近断裂,确诊为非共同性斜视。潘美华教授了解情况后,初步判断是手术损伤了眼部肌肉,并为其安排了系列检查。考虑到吴女士的发病时间较短,尚不符合手术指征,为稳定眼部病情,潘美华教授为其先行进行了右眼上直肌及外直肌鞘内注入术。潘美华教授还耐心地向吴女士解释了眼眶与鼻腔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以及眼部肌肉损伤导致斜视的原因,让吴女士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还有一位46岁的吴女士,眼睛偏斜四十余年。自记事以来,她的右眼黑眼珠就有近三分之二“斜”进内眼角处,这让她从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总是不自觉避开他人的目光。在友人的再三劝说和介绍下,吴女士来到了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潘美华教授接诊后,为她安排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非常成功,吴女士偏斜四十余年的眼位顺利回正。术后,吴女士激动地表示,自己终于可以大方直视别人的眼睛了,今后也不用再承受旁人的“指指点点”了。

4岁的小蕾近视1450度,这一情况让父母十分担忧。小蕾平时看东西总是喜欢凑很近,还老爱眯眼,入园体检时被发现视力异常。父母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因孩子尚小欠配合,散瞳验光只能暂时搁置。今年年初,小蕾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厦门眼科中心。潘美华教授为小蕾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包括合理用眼指导、佩戴合适的眼镜等。潘美华教授还耐心地向小蕾的父母讲解了高度近视的危害和防控方法,让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眼健康。

一名正在读5年级的学生,上学期近视已经100多度,但家长担心配镜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迟迟没有给孩子配镜。寒假期间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开学后再到厦门眼科中心检查,孩子近视已飙升至250度。潘美华教授提醒家长要重视学校发来的视力筛查报告,“孩子视力是否达到1.0”是较为直接的视力健康指标,需重点关注。同时,要留意孩子是否有眯眼、皱眉、刻意歪头看东西,以及频繁眨眼、挤眼等行为,这些都是视力出现问题的信号。一旦发现,应及时干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视力矫正。

积极的公益行动与社会影响

潘美华不仅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她深知,许多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或缺乏医疗资源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参与公益救助活动,并尽可能地汇聚多方力量,为患者托举起光明之炬。

在一些偏远地区,她组织医疗队开展眼科义诊活动,为当地的居民进行免费的眼部检查和治疗。她还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的斜视和弱视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视力,重拾生活的信心。她的公益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问题。

潘美华的努力和贡献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近日,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CAMP)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作为福建省入选的医疗机构,成功获批为“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中心级单位”。潘美华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接受奖旗与奖牌。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厦门眼科中心在近视防控方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潘美华教授多年来努力的认可。

患者的信任与赞誉

潘美华以其温和细腻的态度和专业的医术,赢得了患者们的信任和赞誉。患者们对她的评价不仅仅是医术高超,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在她的诊室里,患者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心的氛围。她会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详细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满信心。

许多患者在接受潘美华的治疗后,都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通过感谢信、锦旗等方式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感谢。这些患者的认可和赞誉,是对潘美华从医生涯的大肯定,也激励着她继续在眼科领域不断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眼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潘美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将继续致力于斜视与小儿眼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在未来,她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斜视显微微创手术和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微创手术等先进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她还计划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厦门眼科中心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的整体水平。

同时,潘美华将继续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防控方法。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为下一代的眼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潘美华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眼科专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涵,为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团队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为更多的患者守护眼健康。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