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详情
基本信息 男,教授、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人物经历 1989年,师从谢立信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眼科系深造一年;2000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研修一年;2021年6月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2022年7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10月27日,任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副会长;2023年,担任高人民法院第四届特约监督员(2023年 - 2028年)。
社会任职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兼任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兼秘书、《临床眼科杂志》编委和《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等;是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潍坊医学院眼科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眼科》编委,山东省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是角膜移植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和眼科药物学等;临床工作能熟练完成各类眼前段手术,如抗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各种眼科屈光手术等,能熟练进行各类复杂的角膜移植术,已累计完成近万例。
主要成就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1年,当选山东省十佳留学回国科技专家;2004年,当选山东省首届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成功研发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解决角膜基质材料,实现角膜供体商品化供应,解决板层角膜移植供体问题;成功研发我国人工角膜产品,解决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等卡脖子问题,制造标准,被写入2019版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经检测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美国先进人工角膜标准;首创角膜移植新术式30项,如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等;提出菌丝在角膜内存在生长差异方式的新理论,打破真菌角膜炎不能行板层移植的手术禁区,创立修复和供受体匹配的角膜移植术,1枚角膜治疗3 - 5名患者,治疗费用下降70。
出诊信息 出诊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青岛眼科医院;出诊医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四路372号;出诊咨询电话:0531 - 81276111(门诊咨询);门诊时间:上午8:00 - 12:00(挂号时间7:30 - 11:00),下午13:30 - 17:00(挂号时间13:00 - 16:00)。

术语解释:

济南眼科界传奇人物史伟云:用光明照亮无数患者人生

  • 角膜移植: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疗方法。
  • 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手术时切除角膜前面的病变组织,留下底层组织作为移植床。
  • 圆锥角膜:是一种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 真菌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的感染性角膜病。

在济南的眼科领域,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史伟云。他凭借着对眼科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成为了众多患者眼中的光明使者,也在国内眼科界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梦想、奋斗与奉献的传奇,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投身于眼科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学术与职业成长之路

史伟云教授的学术与职业成长之路堪称一部励志的奋斗史。他于1989年开始师从谢立信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对眼科医学尤其是角膜病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1995年,史伟云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眼科系深造一年。在英国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前沿的眼科医学理念和技术,拓宽了他的视野。他深入学习了国外先进的角膜移植技术和研究方法,为日后在国内开展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0年,他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研修一年。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他不断探索眼科医学的新领域,与的眼科专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这些海外学习经历,让史伟云教授在眼科医学领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回国后,史伟云教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眼科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他先后担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专业优势,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推动了山东省乃至全国眼科医学的发展。

二、社会任职与责任担当

史伟云教授不仅在学术和临床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社会任职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兼任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兼秘书等多个职务,积极参与学术组织的各项工作,为推动眼科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临床眼科杂志》编委和《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他严格把关学术论文的质量,为的眼科医学研究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规范和发展。同时,他还是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潍坊医学院眼科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眼科医学人才。

史伟云教授还是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他积极履行职责,关注眼科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言献策。他提出的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等建议,体现了他对患者权益的关注和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让他们能够重新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

三、研究方向与临床贡献

史伟云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角膜移植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和眼科药物学等。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角膜供体严重不足、手术技术不够完善等。史伟云教授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临床工作方面,他是国内极少独立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且精通各类复杂白内障及青光眼手术。他凭借着精湛的手术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光明。例如,他能够熟练进行各类复杂的角膜移植术,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高了手术的和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

他还首创了角膜移植新术式30项,这些新术式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传统手术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首创逐渐加压缝合技术,解决了圆锥角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差的难题。开创飞秒激光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解决了手工钻切不规则、切削深度难控制等手术并发症,视力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发明热成形 + 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解决了急性圆锥角膜无法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难题。

此外,史伟云教授提出菌丝在角膜内存在生长差异方式的新理论,打破了真菌角膜炎不能行板层移植的手术禁区,创立了修复和供受体匹配的角膜移植术,使1枚角膜能够治疗3 - 5名患者,同时治疗费用下降70。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角膜供体的利用率,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角膜移植手术。

四、科研成果与创新突破

史伟云教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先后主持863、973、基金重点项目等40项,发表论文500余篇,SCI收录235篇。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解决了角膜基质材料的问题,实现了角膜供体的商品化供应,完全解决了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问题。这一成果的取得,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缓解了角膜供体严重不足的困境。

更为重要的是,他成功研发了我国人工角膜产品,解决了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等诸多卡脖子问题,制定了制造标准,并被写入2019版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经CFAD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所有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美国先进的人工角膜的标准。这一突破,打破了技术封锁,使我国在人工角膜领域达到了先进水平,为角膜盲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五、患者故事与人文关怀

史伟云教授的工作不仅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他做了全国例自主研发的人工角膜手术,患者是来自新疆和田的买吐孙。买吐孙患眼疾失明已有17年,是由村干部扶着来的。手术后第三天,他的视力就恢复到0.5,他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当他通过视频通话向史伟云教授竖起大拇指,直呼“亚克西”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感激和对重见光明的喜悦。

像买吐孙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对光明的渴望找到史伟云教授。史伟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人文关怀,让这些患者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治疗,还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史伟云教授对未来的眼科医学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展望。他继续关注罕见医疗器械的审批流程问题,希望能够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让更多的罕见医疗器械能够尽快投入临床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他还希望进一步推广角膜保存液的使用。目前,他们医院团队研制的角膜保存液可以把捐献出的角膜取出后保存在其中至少一周,有了它,医生不再受限于当天取角膜当天用,而是可以在一周内挑选适配的移植患者。但由于该角膜保存液尚未通过药监局的注册审批,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史伟云教授认为,这种角膜保存液应该在全国普及,为更多的角膜移植手术提供便利。

史伟云教授的成就和贡献对济南乃至全国的眼科医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年轻的眼科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他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推动着整个眼科医学行业朝着更加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史伟云教授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眼科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故事将继续书写,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眼科医学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