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眼科医院新院区,引领眼科医疗新潮流?
A-
A+
2025-03-06 04:08:04
36 评论
项目类别 |
详情 |
项目名称 |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眼科中心易地扩建项目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
申报单位 |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眼科中心 |
建设地点 |
汕头市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港澳路跟望洋山路交界 |
建设期限 |
2023年3月至2026年6月 |
总投资(万元) |
10008 |
资金来源 |
自筹 |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 建筑智能化系统 |
通信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多媒体应用、物联网平台应用、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后勤运维管理、机房工程和智能物流配送系统、智能院感消控系统等九大类系统 |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 信息化平台 |
信息平台基础及平台服务集成、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协同、运营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数据中心安全、大数据技术、基础软件和评级服务等十四类系统 |
院区 |
位置 |
规模 |
定位及特色 |
东海岸新院区 |
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 |
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共规划床位300张,总医疗空间超3万平方米 |
主体以汕头眼科中心logo为原型设计“双L”型异构建筑,红色外墙寓意医者奉献与爱心。“大L”型为医疗服务区域,追求卓越服务眼疾患者;“小L”型为科研、教学、行政区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临床眼科发展。将打造医、教、研一体的眼科综合医疗中心,临床与科研并重,通过产学研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推动地区眼科诊疗发展和人才培养。主打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 |
广厦新城院区 |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北路(广厦新城) |
- |
定位为区域眼科外伤急救中心,设立儿童眼科医院,为潮汕地区儿童青少年提供眼健康保障 |
时间 |
事件 |
2002年6月 |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眼科中心成立 |
2003年 |
被批准为眼科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与汕头大学一起通过“211工程”整体验收 |
2004年 |
李嘉诚基金会扶贫项目“关心是潮流”项目办公室及项目执行单位;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卫生部中华“健康快车”复明项目汕头办公室 |
2005年 |
成为ICO中国(汕头)考试点;被批准为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健康快车”20省显微手术培训中心总部及基地 |
2006年 |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
2007年 |
中国扶贫扫盲大行动“亮睛工程”汕头办公室 |
2008年 |
广东省白内障区域性防治培训基地 |
2009年 |
开始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汕头大学医学院圆满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
2010年 |
被列为省级区域性眼病防治培训基地 |
医生姓名 |
科室 |
职称 |
李丹 |
眼科 |
主治医师 |
张铭志 |
白内障专科 |
主任医师 |
陈伟奇 |
白内障专科 |
主任医师 |
岑令平 |
综合眼科 |
副主任医师 |
黄惠春 |
白内障专科 |
副主任医师 |
李泽宜 |
角膜眼表疾病及眼外伤专科 |
副主任医师 |
术语解释:

- ICO中国(汕头)考试点:ICO可能是眼科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的缩写,ICO中国(汕头)考试点意味着在汕头设立的、与眼科理事会相关考试的考点,可能用于考核相关眼科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 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是指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和条件的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可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对新药、新疗法等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211工程”:是为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府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汕头眼科中心与汕头大学一起通过相关验收,说明其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水平。
-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状态、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等,评估结果表明学校在本科教学方面表现出色。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一种认证制度,通过认证说明该专业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汕头眼科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和荣誉,其易地扩建项目的智慧医院建设更是体现了其在医疗领域不断追求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新院区的落成和“一院两区”格局的开启,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眼科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地区眼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从历史沿革来看,该中心在科研、教学、临床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卓越的成就,众多的认证和荣誉也证明了其在眼科领域的专业性和性。在科室医生方面,拥有一批不同职称和专业的医生,能够满足患者多样化的眼科医疗需求。未来,随着东海岸新院区的逐步投入使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体验,推动眼科医疗服务迈向新的高度。此外,其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的举措,也体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特殊群体眼健康的关注,将为潮汕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总之,汕头眼科中心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眼科医疗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来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系统,这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通信网络系统确保了医院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安全防范系统保障了医院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多媒体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就医信息和服务体验,物联网平台应用则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医院的各种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后勤运维管理可以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和质量。机房工程是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保障,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优化物资的配送流程,智能院感消控系统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信息化平台中的各个系统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平台基础及平台服务集成是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便民服务系统可以方便患者就医,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协同等系统则围绕着医疗业务的各个环节展开,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运营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等系统则分别针对医院的运营、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医院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后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数据中心安全和大数据技术则保障了医院数据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基础软件和评级服务则为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提供了软件支持和质量评估。
在新院区的设计方面,以“双L”型异构建筑为特色,不仅在外观上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更体现了医院的功能分区和发展理念。“大L”型的医疗服务区域追求卓越的医疗服务,致力于为眼疾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小L”型的科研、教学、行政区域则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反哺临床眼科发展,为人才培养和医院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这种设计理念有助于实现医、教、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东海岸新院区打造医、教、研一体的眼科综合医疗中心,与广厦新城院区定位为区域眼科外伤急救中心和儿童眼科医院相互补充,形成了“一院两区”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可以充分发挥两个院区的优势,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院区就诊,获得更加精准和专业的医疗服务。对于医院来说,不同院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
从医院的历史发展来看,汕头眼科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众多的成就。从被批准为眼科硕士研究生授予点到开始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从通过各种评估和认证到承担多个和省级项目,都表明了医院在科研、教学和临床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医院的实力和水平,也为医院吸引了的人才和资源,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室医生方面,不同职称和专业的医生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在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上各有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眼科医疗服务。白内障专科、角膜眼表疾病及眼外伤专科、综合眼科等不同科室的设置,也满足了患者不同的眼科疾病需求。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科室和医生就诊,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汕头眼科中心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的举措也值得关注。为青少年儿童量身专属的近视防控方案,建立眼健康档案,开展相关的检查和随访工作,以及获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授牌挂牌,都体现了医院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医院的这些举措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近视问题,为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提供保障。同时,这也体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中,为提高全民眼健康水平做出贡献。未来,汕头眼科中心有望在新院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更多的眼科人才,推动眼科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继续关注特殊群体的眼健康需求,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提高全民眼健康意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眼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