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的医疗领域中,山东省眼科医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其卓越的医疗技术、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杰出的人才团队,在眼科医疗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医院的人事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发展的轨迹,更彰显了其在眼科领域不断进取的决心和实力。
医院概况与创办历程
山东省眼科医院坐落于山东省会泉城济南,是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省属公立事业单位,更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支持的重点优势学科建设单位。200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创办,这一举措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 “山东大眼科”,发挥院士效应的重要一步,也是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做大做强”的关键步骤。作为国内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为一体的国有省级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之一,山东省眼科医院自成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眼科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院士单位,山东省眼科医院具备国内突出、省内的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医院由院士创办,亚洲角膜病协会副主席以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角膜病学组组长均由医院专家担任,省内眼科的山东省医学人才也在医院。医院还是我国角膜病诊疗、科研的龙头单位,全国主要的角膜移植手术中心之一。这些荣誉和成就,都离不开医院的人事团队。
杰出人才风采
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的人才队伍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医院的发展和眼科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立信院士:创办者与领路人
谢立信院士作为山东省眼科医院的创办者,是中国眼科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专业领域涵盖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等多个方面。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创办理念和领导风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眼科医生,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史伟云院长:角膜病防治的者
史伟云院长是山东省眼科医院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着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眼科学院院长、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组长等多个重要职务。
史伟云院长40年如一日,专注于我国常见致盲眼病——角膜病的防治工作。他是我国角膜移植手术多的术者,超1.5万例的手术量见证了他的精湛医术和对患者的关爱。他领导的团队年均角膜移植手术量占全国1/8,在解决我国角膜供体匮乏和创建角膜病诊治技术体系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我国角膜盲患者及时和长期复明的历史性难题。
在科研方面,史伟云院长更是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863、973、基金重点项目等40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235篇。他主持制定专家共识15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他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第二位),山东省科学技术高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44项,其中美、法、德和意大利等专利10项,4项产品获Ⅲ类植入性医疗器械注册证。他还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培养博硕士100余名。
史伟云院长不仅在学术和临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医疗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他带领团队历经九年科技攻关,自主研发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国产人工角膜零的突破。2019年,他亲自完成中国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使失明17年的患者重获光明,次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这一创举,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希望。
王婷副院长:青年医师的典范
王婷副院长是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党委委员,附属眼科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她入选了“青年医师”,是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还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王婷副院长在眼科领域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积极参与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培养的眼科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海外学习经历,使她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眼科技术和理念,并将其引入到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动医院的发展。
高华副院长:推动区域眼科发展
高华副院长担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她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工作,推动医院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日照市眼科医院揭牌仪式上,她与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高海兴为山东省眼科医院医联体医院揭牌。这一举措,加强了山东省眼科医院与日照市眼科医院的合作,促进了区域眼科医疗水平的提升。
人事招聘与人才储备
为了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山东省眼科医院十分重视人才的招聘和储备。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求,医院会定期发布招聘计划,吸引的人才加入。
2024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组织完成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考察、体检等工作。2024年2月28日发布岗位招聘计划,终拟聘用4名人员,并进行了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2025年1月8日至2025年1月14日。此外,2024年医院还招聘工作人员10人,按照招聘岗位,根据应聘人员的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1.5的比例,确定进入考察范围人选,组织考察。对考察合格人员,按招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范围人选。医院成立考察体检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考察工作,考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并对应聘人员是否符合规定的岗位条件、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复审。
2025年,医院还发布了招聘博士研究生人员6人的简章,继续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不断的招聘和人才储备,山东省眼科医院能够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建引领下的人事发展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山东省眼科医院在省眼科研究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对临床、科研工作的引领力和统筹力。
以党建为引领,医院的人事团队在医疗技术上不断发力。院长史伟云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不仅体现了医院在医疗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也彰显了医院人事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建的引领下,医院的医生们更加坚定了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党建工作还促进了医院人事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党建活动,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密切,团队合作更加默契。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医院人事对区域眼科发展的影响
山东省眼科医院的人事团队不仅为医院自身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区域眼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医院的专家们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生。他们还会到基层医院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提升眼科诊疗水平。例如,在日照市眼科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山东省眼科医院的院长史伟云与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楠进行了签约,建立医联体技术合作关系,并聘任史伟云为日照市眼科医院名誉院长。这一合作模式,促进了日照市眼科医院的发展,填补了日照市该领域的空白,使日照市公立眼科专科医院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医院的科研成果也为区域眼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的研发成功,不仅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眼科医疗水平。
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眼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山东省眼科医院的人事团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具有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眼科人才。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升医生们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医院的人事团队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例如,在人工智能、基因治疗等领域开展研究,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患沟通,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山东省眼科医院的人事团队凭借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医院的发展和区域眼科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更多的眼科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眼科医院将在眼科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国的眼科医疗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